考试
2021-08-11 18:28:20

聚焦立法,感悟法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聚焦立法,感悟法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是一种理念,启蒙思想家认为,要求孤儿才加强执行劳动的法律是不正义的。习近平指出,立法工作中不良倾向(指保护某些部门利益的倾向)、争权诿责(争权夺利,推脱责任)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利用法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1)联系上述材料,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指出怎样的法律是最好的法律?

法治是一种制度。 《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行政法规在起草的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2)《立法法》的上述规定包含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法治是一种行动,饱受诟病的出租车改革,长期难有实质性进展,作为出租车改革“吃螃蟹”的城市,义乌市于2015年5月公布了《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小王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对出租车改革方案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3)为了让义乌出租车改革方案更完善,小王可以建议爸爸怎么做?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好的法律是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应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认真分析材料,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从“遵循宪法制定”看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看出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代表听取人民的意见”表明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行使建议监督权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现将设问进行题型转换,向相关部门提建议,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人大代表、相关部门、书信等方面反映情况,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好的法律应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3)积极行使公民的建议权,表达自己的意见。譬如,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或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参加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发表意见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