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57:19

中外近现代史,各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近现代史,各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简述这一政策在工业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可知是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经济政策中国家资本主义角度回答工业措施。(2)依据材料二“《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金融、农业、工业、救济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美国可知是自由资本主义;中国市场经济建立之前是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美国农业措施结合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农业调整措施回答,中国的措施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回答即可。

(1)得益于新经济政策。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2)措施:罗斯福新政: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恢复工业与农业的生产;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④保护劳工权利;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3)美国: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