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2:49:35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治国主张;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答案解析

(1)主张:根据“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得出实行仁政;根据“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得出无为而治;根据“明法者强,慢法者弱。”得出强调法治。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2)根据“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吸收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积极影响:可从肯定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的道德自律等方面分析总结。(3)政治:根据“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得出批判君主专制;经济:根据“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振兴工商业”得出主张工商皆本;学术:根据“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得出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局面:百家争鸣(2)概述宋明理学吸收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积极影响: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自律(3)政治: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学术: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