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请结合

题目描述

【题目】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请结合下列相关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1)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北宋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这个政策对宋朝有利有弊,好处在于使北宋初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比较安定。而坏处则是令北宋在军事上接遭挫败,连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个宋朝的历史重心,都是战事的挫败和退却。

(2)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观察下列一组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图片:

(3)观察图1中宋代“妇女庖鱼图”,请你说一说从中可以提炼出宋代有关衣食方面的哪些历史信息?

(4)图2、图3和图4均出自《清明上河图》,该图真实地反映了宋代的民居和交通状况,请你总结宋代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住房特点。并从这两幅图中,找一找宋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5)图5是宋代《说书图》,此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的哪个场所?此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

(6)观察这五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万千气象社会风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解析

(1)北方战乱较多。(2)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南宋与金签订宋金和议。(3)衣:小袖狭衣。食:以鱼肉为主。(4)住房特点:农村以茅屋为主,城市以瓦房为主。交通工具:驴、轿子、骆驼、牛车等。(5)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6)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落江南。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可知,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北宋与南宋“战事的挫败和退却”的结果分别是: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南宋与金签订宋金和议。(3)观察图1中宋代“妇女庖鱼图”可知,宋代衣方面的信息是:小袖狭衣;食方面的信息是:以鱼肉为主。(4)根据图2、图3和图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较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一些的人家,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宋代城市平民的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稍讲究些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还种花草,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也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就形容旅店业的兴旺。因此,宋朝住房特点:农村以茅屋为主,城市以瓦房为主。交通工具有:驴、轿子、骆驼、牛车等。(5)根据图5“宋代《说书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门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贫苦艺人在这里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的、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因此,《说书图》中的场景可能出现在宋代城市中的瓦子。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6)根据题干中的五幅图片及上述分析可知,宋代万千气象社会风貌形成的因素有: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