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0 04:21:01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

题目描述

【题目】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是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教育的难题,在我国校园欺凌也屡屡发生。材料一、校园欺凌的产生,与未成年人自身密切相关。据统计,在校园欺凌产生的众多原因中,“日常摩擦”以55%的比例居首位。在活动中,同学们就未成年人自身原因进行了“把脉问诊”。

(1)请你依据“诊断报告”,运用心理和法律知识,开出“治疗处方”。

材料二、根据现行《刑法》规定,对于那些已经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要他们的违法还没有达到涉及“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等重罪之前,就不能采取任何的刑事强制措施。为此,2017年2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处罚法》就“行政拘留年龄拟从16岁降至14岁”公开征求意见。

(2)有人认为,只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制裁,就能减少校园欺凌现象。请运用《做守法公民》的知识进行评析。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针对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方法,针对冲动和极端,需要磨砺坚强意志,学会调控情趣;对父母和老师的抵触心理,属于叛逆心理的表现,所以从克服叛逆心理,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教育等方面回答;以自我为中心,以暴力解决问题,是缺乏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表现,所以从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角度回答即可。(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等共同努力,所以材料中认识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制裁,能够减少校园暴力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减少校园暴力还需要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需要学校、家庭等共同努力,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磨砺坚强的意志;克服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2)减少校园欺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制裁,因为法治是以权威性和强制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或: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只要……就……是片面的,还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守法、护法,公民提高道德素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