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
题目描述
【题目】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o ),屡次。 注:萧瑀(人名)
【1】解释加点的词
(1)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________) (2)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________)
【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以塞忠谏之路也
C. 皆以美于徐公 D. 咨臣以当世之事
【3】翻译
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4】从这段选文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一位君主?
【5】唐太宗“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于是得来了“贞观盛世”,联系我们所学课文,请再举出这样一个例子。
答案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向”:从前 原来。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考查文言虚词。D项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以”为介词,可译为“把、拿”之意。A因为。B以致。C认为。【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矢”:箭。“尽”:详尽。“务”:事务。【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的语言描写和治理行为中可分析出唐太宗是一个善于触类旁通、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君主。【5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了解古代文化,特别是多记忆课文中有关明君治理天下的事件,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小题2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译文: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相关试题
引导幼儿实践()等方式,喜爱活动提升身体健康
应当取消药师调剂资格的情形包括()答案?
6073 选拔任用事务性劳教人员必须有()名
9316中、重型厂房的柱脚通常做成()。90
[多选] 《担保法》所规定的法定担保范围包括
(单选题)某男性患者,35岁,慢性乙肝病史1
(单选题)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是()
(单选题)对于木僵状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194、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
费厄泼赖(fairplay)是竞争最基本的精
国民党政权被推翻后,其残余势力败退
乾∶坤
保密工作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保密()工具。
某企业正在发售5年期债券,年利率10%(一年
某社会工作机构在做一项关于流动人口生存现状的
HQ-2000型管汇车的吊臂起吊范围是()。
艺术作品的题材有( )
剩余活性污泥一般与初沉池污泥合并消化,目的是
许某与某建筑施工企业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