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左传·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

(2)肉食者鄙         鄙:_________

(3)公令疏军而去之   疏:_________

(4)乃去之           去: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 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 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 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能名其一处也。

A.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 一鼓作气,再而衰。

C.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 一狼洞其中。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文段理解填空。

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6】阅读甲文,从表现手法角度,谈谈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意义。

答案解析

(甲)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乙)选自《国语》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孟门附近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鄙”是鄙陋的意思,这里指目光短浅。【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以”意思都是“凭借”;B项“而”分别表示“转折”和“修饰”;C项“其”都是“代词”;D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例句“名”是“说出”的意思。A项“福”名词作动词,“赐福”的意思;B项“鼓”名词作动词,“击鼓”的意思;C项“忠”是“忠诚”的意思;D项“洞”名词作动词,“打动”的意思。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狱”是“案件”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仔细阅读朗文,通译全文,理解大意,掌握主题,根据提示作答。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如甲文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都能体现。【6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取胜后,都能体现出鲁庄公的“鄙”,但是能在战前纳谏,战中听取建议,从而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所以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与曹刿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