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土探寻

题目描述

【题目】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土探寻救亡中国的道路。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竟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材料三  孙中山在临终时嘱托革命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大的历史贡献?

(思想解放)

材料四  陈独秀说:“吾国人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所以必须启发民智。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来“启发民智”?他们在启发民智过程中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探究启示)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19世纪60年代是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是民用企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的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2)公车上书: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建立民国)。(3)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是军事工业。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可知,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是民用企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895年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公车上书,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这一消息刺激了康有为等知识分子掀起了公车上书,这次上书虽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人,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来看,无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