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
答案解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型问答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四个小问进行考查。(1)此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阅读题文材料一可知,题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不合理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推行土地改革,因此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取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2)此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内容。阅读题文材料二信息可知,示意图反映了1953—1956年我国农业产量稳步增长,结合题文所给时间分析可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3)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的相关史实。材料中“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浮夸风的表现,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此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特点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相关试题
(单选题)关先生以0.2元每股的价格买入行权
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几代领导人进行了不懈
【简答题】 挖掘机过高压线时,天轮距高压线距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质上体现的本质和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和深刻的历史原因是()
我国的第一座石拱桥是?
无影灯( )之于( )老
夜惊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某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具有合格证明的构件做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____。
如果出现早测、迟测情况,每次计算错情1个。(
目前在使用和研究的“绿色电池”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中国共
胃溃疡外科手术的适应证是()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经济上限的提高都不可能超过
常用疫苗的特殊禁忌证。
文禄、庆长之役
灭火现场应尽量帮助伤员脱去着火或热浸渍的衣服
•招募团队成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超竞争环境的特点有 ( )A竞争范围广域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