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

题目描述

【题目】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政治思想和主张却以“多变”“屡变”而著称,让后人认识了一个“善变”的梁启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梁启超的什么政治主张?这一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到实践?

材料二  至草莽有志之士,多主革命之说,其势甚盛,仆前者亦主张斯义,因朝局无可为,不得不倡之与下也

——《梁启超年谱长篇》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发生了什么转变?同时期有类似主张的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三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3)材料三中“渐渐要求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  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导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多变”“屡变”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变化之中梁启超坚持不变的又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变法图强。戊戌变法(2)有主张变法维新变为倾向支持共和革命。(意思相近即可)孙中山(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4)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形势的变化。(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不变的是其爱国的中心思想和救国的一贯主张。

(1)根据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梁启超变法图强的政治思想和主张。梁启超、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戊戌变法。(2)根据材料二“……多主革命之说,其势甚盛,仆前者亦主张斯义,因朝局无可为,不得不倡之与下也”及上述分析可知,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由主张变法维新变为倾向支持共和革命;主张共和革命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因此,梁启超可能与孙中山合作进行新的探索。(3)根据材料三“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反映了社会文化是整套的,新的制度要由新的心理。因此要求人们心理觉悟。即反映要求人们思想的改变。“渐渐要求人格的觉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开始,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导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多变”“屡变”的主要原因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形势的变化。(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在各种变化之中梁启超坚持不变的是:其爱国的中心思想和救国的一贯主张。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