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隋唐以来,经济进步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隋唐以来,经济进步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图一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东京梦华录》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材料二的各种史料反映了宋代哪些经济信息?(不少于3条)

 

答案解析

(1)图一:筒车;图二:曲辕犁图一:灌溉(2)经济信息:①南方农业发展,长江和太湖流域(江浙一带)成为粮仓;②商业繁荣,突破时空限制,出现夜市(或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③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是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贸易东至日本、朝鲜,西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④发达的中外交通;⑤经济重心南移。

(1)结合所学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唐朝时发明的筒车和曲辕犁。唐朝时创制了筒车。筒车也称“水转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亦称“水转筒车”。筒车出现,完全利用水力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苏州和湖州粮食成熟后可以满足天下的粮食供给,根据“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因此可以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农业发达。根据材料二中“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可知宋代贸易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有了早市和夜市,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集市贸易发达。根据《宋代海外贸易图》中可以看出宋代出行范围极广,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说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对外交通发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