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1)请分别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2)根据提供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给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历史事件体现的中国近代化道路过程的特点。
答案解析
(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共同影响: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3)曲折、艰难
(1)图一江南制造总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之一就是江南制造总局。图二《公车上书记》书影,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图三《民报》,191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不久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图四《新青年》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经济上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依据图片反映的四个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3)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创办近代工业。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可见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这是一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共同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其特点具有曲折、艰难的特点。
相关试题
19世纪末影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①摄
(单选题)有效倾听的诀窍是()。
(多选题)下面关于嵌入和链接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下列关于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的说法正
在水准测量中,视差产生的原因是()答案?
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要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  
东汉时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造纸术的是( )
(),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
正相睡眠中度睡眠期的表现是()。
煤巷掘进工作面水力疏松措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被测介质为液体时,如果差压计安装高于节流装置
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
患者,女,45岁,确诊为宫颈癌,拟行广泛子宫
基础加宽技术的不利影响有:
男性,65岁,消瘦伴食欲下降、腹胀2个月,无
混凝土用钢筋按强度等级可分为()、()、()
已知点A(10,0,0)和点B(10,0,1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了电磁波,电磁波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