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3:34:0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向上海的总领事馆发出具体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向上海的总领事馆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1913—1919年在中国的美国外交官)

材料二:今本危急存亡之秋,又有“五四”运动及各省响应。……平民之思潮,乃吾人所立国。……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

——《恽代英日记》(1919年7月5日)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1938年10月)

(1)材料一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向平民运动转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平民思想产生的背景。

(3)材料三中“十五个月经验”中最主要的经验是指什么?毛泽东所讲的“最后胜利”会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4)以上三则材料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政治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解析

(1)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依据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来分析。(2)平民思想产生的背景抓住五四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个方面来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3)第一小问,经验结合材料出处的时间可推出十五个月指的是全面抗战的爆发,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国共合作抗日。第二小问,影响就是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4)民主政治的主题抓住材料一二中的五四运动,材料三中的抗日战争,从这两个事件的共性来考虑,结合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可归纳出。

(1)目的和理想:对内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对外:争取国家主权。(2)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经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建立国共合作。影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国际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4)主题:求独立,求民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