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奏王坚①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末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慕容垂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节选自《资治通鉴 晋纪 淝水之战》)

【注】①秦王坚:苻(fú)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②慕容垂: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③蕞zuì尔:小的样子。④《资治通鉴 晋纪 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诚吾所不解也(___)②2吾欲自将以讨之(___)③四方略定(___)④校其强弱之势(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容垂言于坚曰

A.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死于安乐》

B.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C.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出师表》

【5】导致前秦兵败淝水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解析

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年代:北宋参考译文:秦王苻坚在太极殿会见群臣,苻坚提议说:“自从我继承了大业,至今将近三十年,四方大体上安定,只有东南方的那一块地方,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现在约略计算我的士兵,能够达到九十七万人,我想亲自率兵去征讨他们,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朝臣纷纷向苻坚进谏,苻坚说:“凭借我们的实力攻打晋朝,比较双方的强弱之势,(前秦攻打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轻松,然而朝廷内外却都说不能攻打,这确实是我所不理解的!”慕容垂向苻坚进言说:“我辈强,小都在大,这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不难知道的。以陛下神武应运而生,威名远播海外,劲旅百万,而小小江南,只有违背王的命令。怎么可以再留下他留给子孙呢!陛下决断自己内心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广泛征询朝中众!”苻坚十分高兴地说:“与我共同平定天下的人,只有你而已。”赐给帛五百匹。【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将”在这里作动词,是“领兵”的意思。【2此题考查虚词的用法。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和题干中的“于”都是“对,向”的意思。A:从。B:到。D:在。【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此题应该首先在主谓之间停顿,即在“陛下”后面停顿;“足矣”是句子的补语,它的前面要停顿。【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遗”“庶”“攘除”“奸凶”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原因。从“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可知问题的答案,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回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