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投鞭断流”

(2)材料二中的成语,其典故与什么战役有关?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哪两个政权?

材料三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

(4)材料四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

(5)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答案解析

(1)秦始皇(嬴政)    抵御匈奴的进攻(2)淝水之战  前秦、东晋(3)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融合(4)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5)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民族友好相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言之有理即可)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的皇帝是秦始皇;根据材料内容“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未来抵御匈奴的进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这些成语淝水之战相关;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融合。(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特点包括:从民族之间的对抗到民族关系逐渐融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应该加强民族友好相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意识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