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2:49:52

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一次重要转型时期。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一次重要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涛,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背景:根据“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得出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根据“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得出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并进行改革等;结合所学,还可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等角度分析总结。(2)影响:根据“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得出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发动五四运动的骨干力量;根据“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得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还可从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等分析总结。

(1)背景: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中国,中国政治更加黑暗(或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并进行改革等。(2)影响: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社会条件;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成立社团,出版刊物,成为发动五四运动的骨干力量;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