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特征。东汉末年以
题目描述
【题目】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特征。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也发生变化。请回答:
(1)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纷争不断,请列举一例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并说明其影响。
(2)三国鼎立,政权分立。三国指哪些国家?后来,又是哪个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哪一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请写出这一改革中的任意两条具体措施。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
(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魏、蜀、吴;西晋.(3)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联姻、用汉姓等)。(4)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的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因此,东汉末年,官渡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影响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后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由此可知,“三国”是指魏、蜀、吴;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还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迁都洛阳;颁布均田令: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这些措施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因此,题干中所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其措施有:颁布均田令: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联姻、用汉姓等)。(任意2点即可)(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粪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试题
89、按下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按钮火警指示灯应
如下属于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是()答案?
【单选题】 可降低血液黏滞度,预防血栓的形成
9830 受检焊缝气压试验前需()检验。A.
(单选题)通常将权利人投保()信用的保险业务
(单选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波及中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另一个侧面
综合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
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源泉是()
【判断题】 甲烷被硝化生成硝基甲烷。(技能鉴
人力成本管控的真正目的是降低绝对额答案?
下列关于优先股筹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纵断面测量的第一阶段是基平测量,其目的是(
练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资料:星海公司20×4
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中,()要求教师善于从事各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订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
述执业资格与从业资格的关系
烘干法不能正确测出水泥稳定粒料的最佳含水量。
负荷适应性是除尘器性能()的技术指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科学的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