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综合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综合回答。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快速变化,国与国的关系也日益发生深刻变化。而此时的中国,决定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党中央和邓小平作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这是一项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决策,造就了深圳三十多年来23%的GDP增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到了90年代,虽然国际局势发生一些新变化,国内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邓小平进行了著名的“南巡”,途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当时争论不下的路线之争基本划上了句号。这也推动了1993年1月浦东新区正式成立。
材料二:雄安新区未来将成为北京高新技术转移的新载体,一批具有高新技术性质的非首都功能将有序转移,高端科技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等会向这里集聚,新区将成为一个科技转化高地;新区将在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探索,及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雄安新区也将成为新的增长极,同时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对发展新模式、新路径进行实践探索。而雄安新区正肩负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建立的共同国内外有利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雄安新区建立依据怎样的国情?并据此推断雄安新区的美好前景。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概括我国新(特)区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趋势、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等知识点。结合材料,同时根据课本所学内容,通过归类总结,得出答案。(1)本题考查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发展趋势、改革开放等知识点。根据课本知识进行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结合雄安新区,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角度进行回答;雄安新区的美好前景这个是开放类题目,可以从科技、文化、教育等角度进行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了我国新(特)区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特区对改革开放的作用要从示范与窗口、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回答;国家对新(特)区的作用,国家给与各方面支持等角度回答。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政治安定;人们思想的解放;人民群众的支持;先进历史入物的引领等。(2)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之城,优质教育之地:绿色生态新区、新经济增长极;改革发展新引擎等。(3)新(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与窗口,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国家给予新3新(特)区政策支持,促进了新(特)区的高速发展等。
相关试题
【填空题】 对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互联的
药品分包装,属于()。
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的同时侵入了我国的( )A.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交流与交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黄金时代
对明清苏州和杭州丝织业发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73、中低压缩性土地基砌体承重结构基础局部倾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2016年8月19日至20
某班同学正在研究古希腊悲剧作品。下列人物作品
因故退还的我国出口货物,可以免征进口关税,已
某山顶的海拔是指
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哪个州?
社会行政
现代养猪业中商品肉猪出栏时间一般为()月,体
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不可能是( )
某运输公司与某生产企业签订一份运输合同,将一
为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
关于世界三大园林艺术流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所谓(),就是故意抽掉原本完整的故事点中的几
转移性支出包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