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6 02:17:12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

题目描述

【题目】“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对海峡两岸现状发出的无奈的叹息,它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渴望统一的真挚感情。中外历史上诸多史实证明:国家分裂则国势衰,统一则国势兴。

材料一: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二:据报道,吕透莲在当选台湾政权副总统那一天,即对外表示,台湾和大陆“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不久,吕秀莲接受香港一家无线电视台的专访,不仅重弹其“远亲近邻”老调,更顽固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

材料三:据《中国外交》记载,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建交先决条件的,而且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以上三则材料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

材料四:《历史性的握手》

“相逢一笑泯恩仇,把酒言欢话明天”

连战与胡锦涛                     宋楚瑜和胡锦涛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十二日下午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对两岸同胞有利,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利。

——来源于新浪网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代历史上曾一度与祖国大陆分离,也一度与祖国大陆分裂。这分离与分裂各是怎样造成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构想?这一构想的运用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反映出台湾当局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三中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存在着什么根本分歧?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简述自1979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情况。

 

答案解析

(1)分离: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通过《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台湾给日本。分裂: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退居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分裂。(2)构想:根据“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得出“一国两制”。解决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3)主张:根据“台湾,中国,一边一国”得出两个中国,搞台独。根本分歧:根据“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建交先决条件的”得出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4)根据所学可知,1979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情况有:1979年实行停火,1981年叶剑英提出台湾问题九条方针,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等。

(1)分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分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退居台湾,造成分裂。(2)“一国两制”。使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得以成功解决。(3)两个中国,搞台独。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否承认一个中国)。(4)1979年停火。1980年交往,间接三通。1981年叶剑英九条方针。九二共识。《台胞投资法》。江泽民讲话。经济相互促进的局面形成(答出上述点中的3点即可给满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