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国知识分子由于对问题了解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国知识分子由于对问题了解更加深入而尤其感到痛苦。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北京后,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得到十八省共1300多名举人的响应。

——百度词条《公车上书》

材料二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革新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56页

材料三

材料四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搜狐网首页·历史》

(1)材料中皇帝应是清朝哪位皇帝?公车上书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革新运动”后来被称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著名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图l、图2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材料四中的爱国运动名称是什么?引发这场爱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光绪帝,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1人即可)(3)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中国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开端)(4)一二九运动,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1)由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时的皇帝是光绪帝,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由材料二“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革新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革新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3)由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旧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的开端)。(4)由材料四“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原因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