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14:27:17

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材料二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选举法修改,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材料四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共计2 987人。这次选举的最大特点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选举人大代表。其中,按照人口数分配的代表名额为2000名,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人口数计算的名额数,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表明了什么?具体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本题以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考查我国的选举方式和影响选举制度的因素。第(1)个小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表明了什么,根据材料的审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从我国选举方式变化和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总结出影响我国选举制度的因素即可。第(2)个小问要求回答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解析试题。故主要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分析。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此外,从国情方面说明我国将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②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