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综合探究: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变迁

题目描述

【题目】综合探究: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率领)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1)材料一所述事件与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材料二 

(2)写出图1中A所代表的官职。秦朝开创的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地方制度的推行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2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图3中的大臣是谁?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四  (司马炎即位之初)立即分封宗室二十七王;另一个措施是任用宗王为重要诸州的都督。分封与宗王出镇是晋初企图借以巩固司马氏政权的重大措施。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措施导致西晋爆发了哪场内乱?为什么会出现内乱?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于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分封制(2)郡守;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问题:诸侯国势力超过中央;主父偃;推恩令。(4)八王之乱;原因:①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西晋统治腐朽;晋惠帝昏庸无能。(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随之不断加强。

(1)依据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率领)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可知,王指的是周天子,郑庄公是受封的诸侯。结合所学,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根据图二可以看出,西汉初期封国的力量强过了中央。结合所学,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时有发生,但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