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据材料一说明鼎在我国古代的用途,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指山这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3)请写出材料三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4)请根据材料四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
答案解析
(1)食物器皿,祭祀神器,家国宝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为政以德;孔子;儒家。(3)百家争鸣。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可归纳出食物器皿;根据“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可归纳出祭祀神器;根据“直到成为家国宝器”可归纳出家国宝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鼎在我国历史上的象征意义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根据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为政以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思想家孔子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主张是“礼”,“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3)根据材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4)根据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居民【公民】管辖权据以确定的指导
秦陵封土“五十余丈”的记载最早出自()。
(单选题)下列属于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典型的社
下列能体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念的是
(单选题)感冒风寒束表证的代表方是()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这是因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层次总排序计算方法是在单层次排序的基础上,根
食管腐蚀伤一般表现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急性
6.网关又称协议转换器,不同类型的局域网相连
367.多选题:对于受损严重无法继续售卖的产
从供应链整体角度看,多层级库存的需求特征是(
以下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
《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该
某县政府要求甲企业每年向政府缴纳50000元
Photoshop可以将绘制的直线路径转化为
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
一台焊机只有一条外特性曲线。
情绪与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与个体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顺应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