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成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材料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1)阅读材料,指出三个条约的签订时间,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材料三运动的伟大历史作用是什么?

(3)材料四图中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1945年召开了中共七大,请用一句话简述大会讨论的重要问题。

答案解析

(1)A.1842年。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1895年。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思想方面: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伟大作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积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要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1)根据材料“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根据材料“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可知,这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根据材料“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可知,这是1901年的《辛丑条约》。《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内容: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内容: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根据材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反映五四运动。运动的伟大历史作用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3)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