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18届河北省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模拟)

题目描述

【题目】(18届河北省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德疗之获愈。生一日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中煮之,成中金。自是日与永德游。一日,告适淮上,语永德曰:“后当相遇于彼。”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言讫而去。

及永德屯下蔡,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永德善骑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终能谨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有授公药法者。”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

注:牙帐:指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永德寓睢阳(________)

(2)言讫而去(________)

(3)遽召之(________)

(4)益罄家资(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日与永德游。

(2)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

【4】书生两次不给永德药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遽”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淮民环观/有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译为:淮河一带的百姓围观,有个和尚侧目而看,张永德立即召见他,原来他就是睢阳的那个书生。【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自是”“日”“安”等字词的翻译。【4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书生两次不给永德药法的原因可分别提取“虑损君福”“终能谨节”两词作答。参考译文:      当初,张永德寓居睢阳,有一个书生在隔壁生病了,张永德为他治疗全愈。一天这个书生希望得到五两汞,得到后,将它放在锅中煮,形成了中金。从此每天与张永德一起出游。一天,书生告别离去,说:“以后我们还会在其他地方相见的。”张永德送了很多,恳求药法,书生说:“你是大富大贵之人,我不是小气之人,只是考虑到你的福气问题。”说完就离开了。      到了张永德驻军在下蔡时,部下人用的都是金银制成的武器。张永德擅长骑射,手握十支箭,骑马奔驰,每发必中。淮河一带的百姓围观,有个和尚侧目而看,张永德立即召见他,原来他就是睢阳的那个书生。张永德又向他求汞治金之法,和尚说:“我当初说你是大富大贵之人,现在看来一点不错。你谨慎节俭,应当能保证你五十年的富贵,怎么用得着这么做呢?如果能降志礼贤,定会有别的人来传授你这个方法。”张永德因此用尽家中的金钱,到处去请方术之士。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