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40:30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

题目描述

【题目】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并结合所学得出:由敌视到缓和。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国际、国内背景去考虑,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可以得出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符合题意,符合材料和史实即可。

(1)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2)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3)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