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20:49:04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

题目描述

【题目】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是商品所有者?

(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解析

本题以“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本题设问指向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是商品所有者,属于原因类试题。理解本题设问,要从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从商品交换的发展来看,在货币出现以前,交换是以物易物,是一种物物交换,货币出现以后,就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分离的,这会给商品经济带来一系列矛盾。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成功,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2)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1)在商品流通条件下,货币起到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成功,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因此,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否则,摔坏的是商品所有者。(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