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简编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这一时期课程设置变化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案解析
(1)看法,据材料一“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即可从层层精选、学非所用、缺乏实际能力等方面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2)背景,据材料二“癸卯学制……壬子癸卯学制……壬戊学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体西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方面分别简述这一时期课程设置变化的时代背景。(3)关系,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时代背景:癸卯学制: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壬子癸卯学制:1912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壬戊学制: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激发公民意识。(3)关系: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试题
5977【标准答案】上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单选题】 润滑脂常用的品种有钙基润滑脂、钠
[单选] 某单位200名青年职工中,党员的比
[多选] 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由海关以该货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
333. 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
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
30.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与原机关的人事关
世纪中叶日本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到世纪末却成为
下列关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β系数的表述,正确
这次茅盾文学奖的第一轮投票,又是准官员们__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擅自建设的建筑
幽门以上部位出血以()为主,并伴有()。
下列指标中,评价房地产投资经济可行性的重要指
在行政诉讼中,决定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
推行阳光信贷的意义。()
()是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
25K型车有5种电源()V主电路、()V控制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