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20:22

《人民日报》社论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勾画着时代变迁的轨迹

题目描述

【题目】《人民日报》社论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勾画着时代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8年是十三大后全面贯彻大会路线的第一年。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抓住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带动其他工作。新的一年最突出的特点是改革将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展开。所谓“更深的层次”,就是说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向纵深发展,农村要深化第二阶段的改革,进一步调整城乡经济关系,使农业和乡镇企业都有更大的发展;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重点是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完善和发展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多出效益、商品、人才、经验。对外要更加开放,外贸体制改革要迈出一大步。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将继续推向前进。

——摘编自198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1992年,是中国人民取得卓越成就的一年。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国内市场繁荣活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外贸进出口增长幅度也很大。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的内在活力和人民群众身上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像涌泉一样迸发出来。

——摘编自199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十三大以后在哪几方面开展了“更深的层次”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第一阶段改革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取得卓越成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人民日报》社论中汲取的改革智慧。

 

答案解析

(1)方面:从材料“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重点是推行……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对外要更加开放,外贸体制改革要迈出一大步。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将继续推向前进。”可以得出经济体制、外贸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的农村改革就是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2)表现:从材料二“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国内市场繁荣活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外贸进出口增长幅度也很大。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得出工农业发展、市场繁荣、外贸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标志:联系材料时间1992年,并根据所学制可得出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个材料均选自《人民日报》,我们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可以总结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步骤,以及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逐步推进,顺应人民的需要进行发展,故可以总结为得到的智慧是实事求是、逐步推进、客观务实、顺应民意。

(1)方面:经济体制、外贸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措施: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表现:工农业发展、市场繁荣、外贸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3)智慧:实事求是、逐步推进、客观务实、顺应民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