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23:38:55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

题目描述

【题目】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请写出下列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古典名句体现的哲学道理。

(1)“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体现了:                        

(2)“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体现了: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                                            

(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体现了:

答案解析

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古典名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内外因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需要考生有一定语文功底。“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是强调治国的方法不一定要相同,只希望有利于人民。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是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这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道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是说政令能否得到推行,就在于其能否顺应民心民意,这是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哲学道理。

(1)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特殊性(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3)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