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7:51:45

    综合探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

题目描述

【题目】    综合探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世界篇)

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的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1)上述材料表明,在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现代史》

(2)20世纪90年代,美国步入什么时代?这主要利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中国篇)

材料三(见下图)

(3)据材料三,指出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当时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的状况?

(综合篇)

(5)综上所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 “1921年8月” “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可知,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并将部分企业交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步入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主要得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3)根据材料三“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示意图”可知,我国的煤、钢、原油都在不断增长,因而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呈现上升趋势,由图中“1953﹣﹣1957年”可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我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根据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绕得过多过死…,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为改变“对企业绕得过多过死”的状况,国家开始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的需求;政府的宏观调控;科技革命的推动;国情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新经济政策.(2)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3)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大幅度上升;第一五年计划.(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