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11:09:22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

题目描述

【题目】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农商一列平视”归纳出农商平等思想,依据材料一“崇本抑末”归纳商鞅重农抑商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初算缗钱”,后又下令“告缗””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思考回答。(3)依据材料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的信息从儒家思想、政府专卖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等角度回答。(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古代经济政策对于商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3)①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②封建政府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与民争利;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若答重农抑商政策可酌情给分)。(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经济政策会影响经济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