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蹇叔哭师

题目描述

【题目】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①管:钥匙。  ②孟子:对孟明的敬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若潜师以来/不必若余之手录 B.公使谓之曰/此之谓大丈夫

C.晋人御师必于肴/虽乘奔御风 D.劳师以袭远/ 无案牍之劳形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秦师和蹇叔儿子最终的命运如何?蹇叔为什么这样判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解析

【1A.你/像;B.对……说/是;C.抵御/驾着;D.使……劳累;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的意思是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往往用在句末,可作为断句的依据。故应停顿为: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蹇叔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而秦国军队恰好是偷袭远方的国家,让军队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所以郑国一定会在崤山伏击秦师,由此推断,秦师最后会失败,蹇叔儿子在军队中,也会死在崤山。出处:《左传》    作者:左丘明    朝代:春秋参考译文: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 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