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材料二  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戊戊变法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据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答案解析

(1)学习西方军事器物;(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1912年;袁世凯;(4)民主和科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依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为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所以材料反映了李鸿章的主张是学习西方军事器物。(2)依据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分析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失败,所以戊戊变法的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3)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篡夺了。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12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从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所以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的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先后经过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工业(主要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体现了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过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