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05:51:5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目描述

【题目】(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当时的统治者切望能够拥有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孟子意识到增殖人口与增强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推崇统治者占据广大的土地,拥有众多的人口。孟子还注意到刑罚、赋税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提出:一、“省刑罚、薄税敛”;二、整顿好“井田”的阡陌、疆界;三、要求统治者行“仁政”,与民同乐忧。同时,孟子还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重要命题,主张成年男女要及时婚配。

——摘编自陈泉《浅评孟子有关人口质量的思想》

材料二  苏轼认为,从历史上看,人口愈多国家愈富的情况是存在的,故“管仲以阴谋侵鲁梁之民,商鞍亦招三晋之人以并诸侯”,但是他又指出人口众多的北宋,“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并生”,因此以人口的多寡来衡量贫富并不恰当。

——摘编自董淮平《苏轼、叶适人口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子实现“众民”的途径,并指出其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的人口思想,并指出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2分)

答案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 “省刑罚、薄税敛”“整顿好‘井田’的阡陌、疆界”“要求统治者行‘仁政’,与民同乐忧”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并生”可知,北宋的人口增加并未带来财富的增加,国强民富并未实现;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人地矛盾、人口增长与国家财富的关系上来分析。第(3)问,从材料我们可以得知,不同时代对人口的认识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人口思想随时代而变化,相应的人口政策也会适时而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途径:反对兼并战争;减免刑罚、减轻税收;划定土地经界,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统治者实行“仁政”;重视男女婚育。(3分,任答三点即可)积极影响: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3分)(2)苏轼认为人口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家富强,人口多寡和国家贫富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2分)原因:北宋土地兼并问题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北宋人口的增加超过了财富的增长。(2分)(3)人口思想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人口政策也应随社会经济状况适时调整。(2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