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时空:世界不是孤立的,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冲突与对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时空:世界不是孤立的,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冲突与对抗,交流与合作改变着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请根据图文信息填写有关史实。

①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其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    , 率队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②19世纪下半叶,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   时代跨入   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   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决议: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成立   等。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④针对二战后初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   ”,即“马歇尔计划”。此后不久,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   组织,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建立了   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建立起以国家为核心   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导致东欧剧变和    , 标志着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崩溃。

⑥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兴力量不断崛起,世界格局出现向   发展的趋势。

 

答案解析

哥伦布;麦哲伦;蒸汽;电气;雅尔塔;联合国;欧洲复兴计划;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华沙条约(华约);高度集中;苏联解体;多极化或一超多强

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知识的认识。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又进行了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以后,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一战后,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由英法控制。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之间“冷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后来,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1949年在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建立华约,标志着美苏对立的两级格局正式形成。⑤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执政后,1928—1937年,苏联成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导致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崩溃。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一超多强”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多极化趋势。“一超”指美国,“多强”指中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新兴力量不断崛起,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