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3045人,共选出代表296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本次国大的惟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亟思有所修正,在国大开幕后,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增加了国大“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
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找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造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动员裁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材料三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1)归纳材料一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评价。
(2)概括材料三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可知,最高地位的是国民大会,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国民大会下面是政府,政府又分为考试院、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这五权分立体现了分权的色彩;其中立法院、行政院和司法院,体现了西方的三权分立的色彩,与中国国情结合变为五权分立,体现了中西结合等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第二问,根据材料“(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抗战结束后,国内民主运动兴起;从代表的产生层面看,“共选出代表296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可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由选举产生,体现一定的民主性;“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增加了国大‘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可知国民大会修改“议事规则”,增加权利,这是民主化的表现;“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及条款内容增加总统的权利可知,目的是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这说明国民大会不代表人民的利益等角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2)第一问,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参会的代表有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等,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第二问,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有政府、党派、团体、工人、宗教等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团体,这体现了人大制度的广泛性特点,有利于集中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充分保障了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通过材料中的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建设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特点:具有分权色彩;中西结合;体现人民主权。评价:抗战结束后,国内民主运动兴起;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由选举产生,体现一定的民主性;国民大会修改“议事规则”,增加权利,这是民主化的表现。当时正是内战时期,国民大会通过《动员拨乱时期临时条款》,增加总统的特别权力,目的是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这说明国民大会不代表人民的利益。(2)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作用:集中人民的意志,充分保障了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关试题
1593【习题】检查机关退回监察机关进行补充
[单选] 电工张某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
(单选题)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单选题)财政政策是指()
(单选题)邮政通信网按照其在邮政通信中所起作
(单选题)某女,月经周期26天,经量多如常人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上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
著名史学家张荫麟《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
下列关于友谊,朋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们
经济型购买行为对价格敏感答案?
下列城市中,建都朝代最多的是( )。
下列有关我国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施工单位必须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坐标点、基准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承兑。
在区间使用轻型车辆及小车时,轻型车辆运行中有
具有祛风湿兼可解表功效的药物是()。
你是计算机专业的,是领导秘书,单位电子政务工
下列有关吸入麻醉药的描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