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设职授官”的,并指出“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么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4)概括材料四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 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是为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比较容易得出是分封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反应的是明朝时期的内阁,和以前相比是废除了丞相,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加强。(3)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材料三涉及的是维新思想,结合所学,康有为的主张是君主立宪制度,原因的分析从民族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来看。(4)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将民生补充到民族和民权中等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孙中山与康有为的不同。孙中山是革命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康有为是改良思想,主张是君主立宪制。
(1)设职授官: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亲自任免郡县长官;制度:西周分封制(2)变化:废丞相,设内阁;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3)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4)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相关试题
[多选]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基金
227. 写邮件时,除了发件人地址之外,另一
(判断题)所有寄存物品必须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寄
(判断题)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科目汇
自强的航标、关键和捷径分别是( )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
下列表述中,可以帮助到超超老师的是( )。
烧伤休克期补液的调节,观察的指标是
室内每一照明支路上所接灯具,原则上不超过()
信息业务包括()、短信业务、网站业务、认证业
述美育任务.
诊断缺铁性贫血第一阶段,正确的是()
关于元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中的水泥剂量的说法,正
某筏形基础底面尺寸为10m×20m,底面压力
内审员的作用( )
黄连汤证的主症是()()
室外热水网路(K=0.5mm),设计都采用较
拌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宜采用( )。A矿渣硅
设置中断排队判优逻辑的目的是( )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