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11:41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归纳出“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依据“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归纳出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依据材料“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 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归纳出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理学的思想内涵以及维护统治需要角度回答。(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结合所学关于李贽的思想主张,不难归纳、概括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但,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这样来解读,李贽的思想仅仅停留在反正统意识层次,而且当时统治者在竭力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其思想未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运动,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过渡,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等回答。

(1) 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 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