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2:13:57

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鄙视中国文化。黑格尔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在近代,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鄙视中国文化。黑格尔就把中国哲学排斥于哲学之外;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中国哲学是背离时代潮流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自不必说,就连中国文人也难以抵挡这股潮流。胡适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之后感慨中国处处不如人;鲁迅则剖析了中国人的劣根性。

材料二  1737年出版的《莱布尼茨哲学发展史》指出,莱布尼茨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柏拉图,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1773年霍尔巴赫在《社会的体系》中赞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结合,以至于“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功效”,他主张以德治国,要求“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汤因比(1889—1975)和池田大作(1928-)研究发现,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而不是西欧或西欧化的国家,中国宗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如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道教顺其自然的直感,将使中国文化为世界统一的文化主轴。

——据王文科、白风城《论中国文化哲学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西方鄙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文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变化,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及原因,说明“欲使破碎的世界整合,唯有靠中国(文化)”的根据。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从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遭到西方鄙视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及原因等方面来分析。(1)材料“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鄙视中国文化”“中国文人也难以抵挡这股潮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2)从材料“欧洲一些文化哲学大师曾鄙视中国文化”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可以得出近代西方文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的变化。从材料“莱布尼茨思想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的柏拉图,二是东方的中国哲学”和“赞美孔子对政治与道德结合,以至于“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功效””可以分析出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结合18世纪欧洲社会的状况可以得出中国传统文化对18世纪欧洲文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中国宗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并结合儒家思想的内容来分析得出第四小问的答案。

(1)原因:近代西方部分学者贬低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中西方冲突中,中国处于劣势地位;进化论宣扬自然选择的淘汰机制,为当时西方鄙视中国文化提供了理论根据。(2)变化:从否定到肯定;从鄙视到景仰(1分)。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为西方哲学的进步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反宗教神权、反封建王权的有力武器。原因:欧洲割据动荡,人们渴望和平发展;欧洲饱受神权和王权压迫,期盼身心解放。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强调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整合“破碎的世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