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4:14:59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1)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归纳得出有徭役赋税、自然灾害、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因素。(2)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等信息归纳得出。(3)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根据图示得出。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根据教材内容回答。(4)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再联系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于之前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据此回答本题。

(1)沉重的封建剥削(或徭役赋税);自然灾害的影响;高利贷的盘剥;土地兼并严重。(2)全国性网络市场和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形成;长江、沿海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干线;工商业市镇繁荣。(3)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4)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上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