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

题目描述

【题目】1937年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追溯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而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清代丘逢甲的《春愁》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 1945年《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台湾”出自近代哪一条约?是中国的哪场战争失败导致的?

(2)材料二中,“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指什么事?请分别列举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3)依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1)《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2)抗日战争的胜利;正面战场:血战台儿庄;敌后战场:百团大战(3)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和平、合作(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等。因此,材料一中“割台湾”出自近代《马关条约》;是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导致的。(2)根据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了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将士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很多战役,如,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也发动了无数次战役,如,百团大战。经过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军民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就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因此材料二中“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指抗日战争的胜利;正面战场的战例:血战台儿庄;敌后战场的战例:百团大战。(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可知,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可知,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是:和平、合作(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中日之间的要维持健康的发展关系,就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