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

题目描述

【题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冯天瑜、 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 主张轻罪重刑, 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至严州峻法、惩办威下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最能代表“民本思潮”的思想流派及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他在秦国是如何实践“重刑”思想的?

(3)材料三中,体现出哪些教育思想?

(4)材料四中,体现的现代化治国方略有哪些?

(5)综上所述,我们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答案解析

(1)儒家。孔子。(2)法家。严明法度,禁止私斗。(3)实事求是∶勤学好问∶温故知新。(其中2条,意思相近即奇)(4)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其中1条即可,意思相近即可)(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树立文化自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点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最能代表“民本思潮”的思想流派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2)根据材料二“商鞅一方面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法家;他在秦国实践“重刑”思想的方式是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3)依据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实事求是;依据材料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勤学好问;依据材料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温故知新。(4)依据材料四“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现代化治国方略有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5)综上所述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要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树立文化自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