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  读初二的小明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话匣子,可是每天放学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  读初二的小明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话匣子,可是每天放学回家却不知道和父母聊些什么,和父母聊学习是找骂,聊明星是白费口舌,聊动漫他们又不懂……可坐在一起不说话又很尴尬,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自在些。就这样,小明与父母的交谈越来越少。

材料二  我的父亲在外人眼里绝对是个好男人:有文化,交际广,讲义气,受人尊敬。可在家里,他就像只老虎,易怒,烦躁不安,从来不主动和孩子亲近。我们唯一相处的时间就是在饭桌上,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履行一个做父亲的责任,问问我的考试成绩,然后教训我几句……我感觉不到自己是他的孩子,我不相信他是真的关心我,也不相信他会在我的身上投入很大的心血。

(1)为什么小明与父母的交谈越来越少?

(2)“我”的父亲真的不会关心“我”吗?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答案解析

(1)因为小明与父母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并由此导致两代人彼此不理解,产生隔阂。(2)不是。我们要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父母是爱我们的,只要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学会原谅和认错,交往起来更快乐。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父母子女产生隔阂的原因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认知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父母与子女之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与父母沟通交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材料中父亲的做法不是不关心孩子,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促进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方法,可以从理解尊重、换位思考、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