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34:14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

题目描述

【题目】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人的思想也不断走向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天演论>》整理

材料三  (1896年)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了怎样的策略?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严复“误读”、“误译”进化论的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社会革命的原因。为此,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4)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严厉批判儒家思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层文化”发展的主要举措。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答案解析

(1)策略:据材料“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官绅为应对“变局”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实践: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的以“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2)目的:结合所学可知,严复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宣传维新变法寻找依据。(3)原因:据材料“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可知,孙中山主张社会革命的原因是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举措: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先后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4)原因:据材料“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可知,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表现: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层文化”发展的主要举措是提倡白话文(5)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可从器物——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向西方学习和救亡图存相结合等方面回答。

(1)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实践:洋务运动(2)目的:救亡图存;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3)原因: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举措: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4)原因: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表现:提倡白话文(5)特点:从器物——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向西方学习和救亡图存相结合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