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信息: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管仲改革,材料三反映了秦孝公时商鞅变法(3)建立县制;奖励生产(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支柱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有不怕困难牺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的过程要注意权衡各方面利益;改革要有坚强的后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这些信息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2)根据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和材料三“(商君)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反映了管仲改革,材料三反映了秦孝公时商鞅变法。(3)根据材料三“设置县令、县丞;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建立县制;奖励生产内容。(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在于守旧贵族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支柱。这一切,告诉我们: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有不怕困难牺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的过程要注意权衡各方面利益;改革要有坚强的后盾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