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3:46:43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7世纪的欧洲,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据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人们对青春的赞美是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体现?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据李大钊《青春》(发表于1916年的《新青年》杂志)

(2)材料二中的《新青年》杂志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怎样的?

材料三  1919年9月,21岁的周恩来在天津组织成立了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下为他执笔的觉悟社的纲领性文章《“觉悟”的宣言》内容节选。

 

 

——据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学潮”促进周恩来等进步青年自觉接受了哪一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新思想?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青春的认识。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14—17世纪的欧洲”“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根据“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可知,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具有世界意识。(3)根据材料三时间“1919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潮”指的是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故材料三中的“学潮”促进周恩来等进步青年自觉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4)青春需胸怀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和未来;青春需弘扬五四精神,努力奋斗进取。

(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人文主义;(2)运动:新文化运动;形象: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具有世界意识。(3)马克思主义;(4)青春需胸怀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和未来;青春需弘扬五四精神,努力奋斗进取(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皆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