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07:11:0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

(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知识点,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1)三个“低下”是指生产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指生产关系落后,反映的是改革前秦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存在的问题,故应列举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相关措施。(2)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愚民、辱民和穷民的含义,进而联系相关知点,列举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愚民是使人民愚昧无知,应列举文化专制政策;辱民就是侮辱人民,让人民没有尊严,从而尊崇权贵,敬畏皇家,故这方面应列举的是严刑酷法;穷民就是使人民贫穷,此项应列举商鞅经济上与民夺利的相关措施。(3)从“愚民、辱民和穷民”等措施分析可知,法家强调集权,实行严刑酷法等,这是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

(1)实行军功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置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禁止民众自由迁徙。辱民: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建立连坐制度(重刑而连其罪);按照等级尊卑穿不同的衣服。穷民:打击商人,抑制商业;征收重税;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