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元明清时期呈现出新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回

题目描述

【题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元明清时期呈现出新的特征。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元朝在继承中求创新)

元朝仿效中原王朝,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上图),请指出元朝确立并实施这一制度的皇帝是谁?

(明朝在创新中谋强化)

明朝推行一系列加强专制集权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弹劾,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

——顾炎武《日知录》

(2)材料一是明太祖立下的“祖制”。结合材料一指出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为监视官民,他又采取了何种措施?

(3)材料二描述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请从考试题目的来源、考生对题目的解释标准和培养人才的类型三个方面加以证实。

(清朝在强化中达顶峰)

清朝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封建君主专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它的设立与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摘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  江西举人王锡候对《康照字典》删繁就筒,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王锡候一门在京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4)材料三中的“它”是指哪一机构?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6)综上所述,概括元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忽必烈。(2)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锦衣卫。(3)四书五经;《四书集注》;皇帝旨意的顺从者。(4)军机处。(5)强化皇权。(6)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1)《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立行中书省(设10个行省)。元朝确立并实施行省制度的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2)由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及时弹劾,处以重刑”反映的是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措施。为监视官民言行,朱元璋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3)明代的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解题标准,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文章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4)由“它的设立与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结合所学,雍正时期,因西北军事需要,设立了军机处,后成为清朝的中枢机关,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可知,材料三中的“它”是指军机处。(5)江西举人王锡侯对《康熙字典》删繁就简,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王锡侯一门在京尽皆斩首,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清朝文字狱,是指清朝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进行残酷打击,其目的是强化皇权。(6)由材料可以看出,元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集权不断加强,如政治上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文化上加强思想控制。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