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说说“商君”变法能够使“国家富强”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列出北魏“改革鲜卑旧的习俗”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从上述两次改革中,你能够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解析

(1)商鞅;鼓励耕织(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目的:用文治移风易俗,巩固统治。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意义: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1)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因此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根据材料一“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商君”变法能够使“国家富强”的经济措施是鼓励耕织(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用文治移风易俗,巩固统治。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北魏“改革鲜卑旧的习俗”的措施包括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等。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也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上述两次改革即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可以得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